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主力配资炒股
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,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,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,匈牙利作家拉斯洛·卡撒兹纳霍凯获奖。授奖理由称赞他“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,重申艺术力量”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,诺奖赔率榜单总会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。在赔率网站Nicer odds近期排名中,拉斯洛·卡撒兹纳霍凯高居第二位。在该榜单排名前列的作家中,包括日本作家村上春树、中国作家残雪,以及位列第一的印度作家阿米塔夫·高希。
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获2025诺贝尔文学奖(图来自诺奖官网)
31岁出版处女作
《撒旦探戈》吸引世界关注
拉斯洛·卡撒兹纳霍凯出生于1954年,是2015年布克国际奖得主。他的作品包括《撒旦探戈》《反抗的忧郁》《仁慈的关系》等。这位匈牙利作家虽在国内的大众知名度有限,但其作品《撒旦探戈》在文学界享有盛誉。
出版于1985年的《撒旦探戈》是拉斯洛的长篇小说处女作,也是他的代表作。小说出版后,以其复杂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语言风格,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探讨与神秘晦涩的种种隐喻,吸引了匈牙利乃至世界范围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。该书被视为二十世纪文学版图上极为重要的一部作品,也被公认为考验读者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的挑战之作。
拉斯洛则因为此书成为有着国际声誉的匈牙利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,曾获得过匈牙利国内的诸多重要文学奖项以及美国文学奖、曼布克国际奖。
拉斯洛作品《撒旦探戈》
与电影渊源甚深
根据其小说改编作品曾获银熊奖
拉斯洛的作品与电影艺术结缘颇深。《撒旦探戈》《鲸鱼马戏团》《伦敦人》和《都灵之马》 等影视作品,均源自他的文学创作。前两部是他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,后两部是他担任剧本编剧,导演都是贝拉·塔尔。这几部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多有斩获,其中《都灵之马》获得银熊奖。
1994年,他与匈牙利导演贝拉·塔尔合作改编的史诗电影《撒旦探戈》,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作品。一本250页的书拍出了480分钟的电影,且电影里的每个场景都与小说完全对应,精确到每个细节,甚至镜头的速度与语言的速度保持一致。电影极为传神地表达出小说原作的面貌和精神气质。
拉斯洛作品《反抗的忧郁》
多部作品被引进中文世界
受中国读者推崇
拉斯洛的《撒旦探戈》《仁慈的关系》《反抗的忧郁》等作品均被引入中国出版。2017年译林出版社推出过《撒旦探戈》。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23年推出了《反抗的忧郁》《仁慈的关系》,2025年,人民文学出版社·九久读书人出版了拉斯洛的短篇小说集《世界在前进》。这是拉斯洛沉淀近30年后出版的写作生涯第二部短篇小说集。
拉斯洛作品《仁慈的关系》
拉斯洛获奖消息传来,豆瓣资深书评人雯雯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,早在2017年她就在豆瓣上发表过自己阅读拉斯洛代表作《撒旦探戈》的读后感。她对拉斯洛获诺奖并不感到意外,“他就是一个很有大师气象的作家。《撒旦探戈》一直很有名。他喜欢用长句子,尤其是那种首尾相衔的回环式文本结构。读起来给人一种循环往复、无休无止的感觉,特别大气澎湃。但应该很难翻译。”
拉斯洛作品《世界在前进》
喜欢中国文化
尤其迷恋《道德经》和李白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译者、作家余泽民在匈牙利友人家偶然结识拉斯洛,成为相知二十多年的好朋友。拉斯洛的作品点燃了余泽民对匈牙利文学的兴趣,进而成为他走上翻译之路的源起。余泽民曾翻译过拉斯洛的短篇小说《茹兹的陷阱》并发表在《小说界》杂志上。但翻译《撒旦探戈》,显然要困难得多。
余泽民与作者拉斯洛相识25年,曾同游中国,多年后完成这本“翻译史上的奇迹”。余泽民在《撒旦探戈》中译本的《译者序》中这样写道,“他的长句也独树一帜,对绝大多数的匈牙利读者来说也是阅读上的挑战,他的句式既很难读又很耐读,细腻又粗粝,细碎又宏大,构设精密,富于律动。如果翻译不好,会让人读起来觉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
最终他还是完成了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《撒旦探戈》也是国内首次出版的拉斯洛作品。在《撒旦探戈》译者序中,余泽民写道,“终于,我像蛀虫啃石梁一般颇怀壮烈感地翻译完了这本虽然不厚,但绝难一口气读完的书……这本书于我,是一种虐读,全新的体验。”
拉斯洛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作家。余泽民曾回忆,自从拉斯洛1991年以记者身份前往中国之后,便深深迷恋上这里,不仅称中国是“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”,回家后还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。他尤其迷恋《道德经》和李白,余泽民也曾陪伴他在中国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近十座城市。
近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览
2024年:韩国作家韩江
获奖理由:“以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,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性。”
代表作品:《素食主义者》《少年来了》《不做告别》
2023年:挪威剧作家约翰·福瑟
获奖理由:“创新的戏剧和散文,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。”
代表作品:《名字》《一个夏日》《死亡变奏曲》
2022年:法国作家安妮·埃尔诺
获奖理由:“因她的勇气和临床的敏锐性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、隔阂和集体约束。”
代表作品:《悠悠岁月》《位置》《一个女人》
2021年:坦桑尼亚作家Abdulrazak Gurnah
获奖理由:“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命运的同情,以及毫不妥协的洞察。”
代表作品:《天堂》《荒漠》
2020年:美国女诗人露易丝·格丽克
获奖理由:“她用无可辩驳的诗意嗓音,以朴实的美感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。”
代表作品:《阿喀琉斯的胜利》《野鸢尾》
2019年:奥地利作家彼得·汉德克
获奖理由:“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,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。”
代表作品:《骂观众》《卡斯帕》《试论疲倦》
2018年:波兰作家奥尔加·托卡丘克
获奖理由:“她叙事中的想象力,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,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,自成一派。”
代表作品:《镜子里的城市》《太古和其他的时间》《白天的房子,夜晚的房子》
2017年: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
获奖理由:“在伟大情感的小说世界中找到现实世界与虚幻深渊的连结。”
代表作品:《长日将尽》《别让我走》《被埋葬的记忆》
2016年: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·迪伦
获奖理由:“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。”
代表歌曲:《答案在风中飘》 《时代在变》《像一块滚石》
华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